西九家書

在西九龍文娛藝術區事件中,市民的聲音一直沒受到尊重,對政府的政策及建議,我們或感到難過,或感到失望,甚至沮喪、生氣,我們希望能夠用一個平和的手法,以家書的形式去表達對整件事的感覺。

Saturday, September 30, 2006

「我們的西九-家書抵萬金」發布會


學友社公民視域(Civic Vision)於本年七月至八月舉辦了「我們的西九」公民活動,希望透過一系列的講座及專題研習,讓中學生更了解香港的文化政策,加深其對文化的理解,以讓學生可以參與發展西九龍文娛藝術區的討論。在活動完結時,同學將他們對西九龍文娛藝術區(西九)各方面的看法寫成家書,並在名為「西九家書」的網誌(Blog)上發表,並特此在西九舉行一個名為「我們的西九-家書抵萬金」的發布會,希望年青人可以藉著家書的多元化聲音,去抗衡財團的聲音,並讓社會更重視新世代的看法。

活動參加者在這些家書中,發表了他們對西九多元化的期望、看法和想像,當中不少參加者在家書中表現出對西九發展的無力感。如一位同學在家書中所述:「政府表面雖鼓勵我們勇於發表自己對這地的意見,但我們的聲音一直沒被受重視。」不過,除了展現出對政策的無奈外,也有同學對西九發展懷著正面的期望:「我希望將來的西九是一個每個香港人都認識,在閒時能到這裡遊玩散心,同時能表達自己、感受生活,讓每種文化都能在此地百花齊放的地方。」

不少同學都表示在參與此活動前對西九龍文娛藝術區的認識不深,唯經歷過幾次的工作坊,親身踏足過西九這片土地後,都感受到西九這片土地的重要性,開始對西九的發展關心起來,亦慢慢產生出對西九的個別看法。同學們的家書均收錄在「西九家書」網誌(http://ourwestkowloon.blogspot.com/)。網誌中載有參加者所寫的家書原文和在活動期間於西九龍海濱長廊拍攝的照片,並附有參加者心聲的節錄作描述。

我們相信西九這片土地是屬於香港市民的,中學生已發表了他們對西九龍文娛藝術區的意見,我們希望每一位香港市民都可以一起參與,寫出自己的「西九家書」,並電郵至ourwestkln@gmail.com,經簡單整理後便會刊登於網誌內。透過「一人一家書」,我們希望重新喚起大眾對西九發展的關注,並引發更多的公眾討論。香港大學比較文學系助理教授司徒薇小姐表示此計劃很有意義,對此非常支持,認為網誌可以成為市民討論社會事務的平台,希望有更多的公眾人仕藉此發表他們的意見,從而帶動甚他人進一步關注西九事件。

「一人一家書」信箱:ourwestkln@gmail.com
「西九家書」網誌:http://ourwestkowloon.blogspot.com/

Friday, September 22, 2006

聲音, 正迴響著

在抄襲外國時香港的獨特性就在慢慢地淡去



一些強迫的活動、動作你會參與嗎?自作主張把西九建立出來,可有想想香港真的需要嗎?



如果未來的西九根本不是香港人需要的,那麼它也不會成為地標。
西九建設,除符合國際需要外,有否顧及香港各年齡層的需要呢?
我想平平實實的西九已令我很自豪


平靜、清新,堪稱一片綠州。這裡的確是一個好地方。


真正的藝術是應有香港親力去創作,寫下自己的光輝歷史。


為何使用者的聲音建議卻得不到應有的尊重呢?

Thursday, September 21, 2006

寫給西九的家書

*********************************************************

西九,你好﹗

童年的一半時間都在油麻地度過。一直認為西九龍與東九龍的差別在於西九龍的多元化。東九龍像黃大仙、慈雲山是典型的屋邨區,或像新蒲崗、觀塘般的工業區,分工明顯,反之西九龍包括「草根到死」的油麻地、深水埗,「高尚到暈」的商業區尖東,「悠閒到底」的美孚、何文田等等,總之各個階層的人都在你腹中運轉。

香港人口越來越多,你也變得越來越大。或許因你的多元、混雜,政府決定在西九龍身上劃分了「你」,稱你為「文娛藝術區」,在你身上建國際級的博物館、劇院,希望由你開始推動香港文化的多元。

不過,你已意識到文化一直都是由民間滋長和推動的,像電影中心可以走進油麻地老區,民間的歌唱家可以在廟街演唱,創立了草根又警世的尹光品牌。再者,大眾甚至政府本身也弄不清「文娛藝術區」是一個文化項目、旅遊項目,還是地產發展項目,結果這個在你身上的大工程注定「推倒重來」。作為生活於西九龍的一個小小的居民,也為你感到痛心、無奈。

雖說你面對茫然的前景,但我覺得你繼續當你自己就可以了。只因電影中心可以繼續上映幕幕動人的好戲,民間樂者繼續在街頭表演,年青人繼續在海旁跳舞,中外音樂、舞蹈、戲劇繼續在文化中心內上演,工人繼續在凌晨時份推著一箱箱的水果,努力在果欄為自己的生活打算,有錢的繼續在他們的豪宅內喝著威士忌……各種文化繼續在西九龍的土壤內滋長。

至於你這片土地該何去何從,我想我們、政府及其他藝術團體會繼續努力,謀求更理想、更合適的前途﹗

*********************************************************

To: 西九

由一開始對你毫不關注,到逐步讀到不同人對你的評價,再進一步在籌辦這活動的過程中慢慢的加深對你的認識,感覺和你愈來愈近,對你的前景也愈感同身受。

最初只是從別人的文字去了解你,以為別人的描繪已夠精確,然而當我第一次踏足你這土地時的震撼仍在心頭,確實難以用筆墨形容。和你見過面,親身接觸過後,我知道,先前所讀所聽的一切都不能真正了解你,只有這一次,和你面對面,才感受到你帶來的感動。

我明白為何別人會為著你而產生那麼多的紛爭,對你的喜愛令我也不禁為你著緊起來。看著眾人的意見,我不禁想哪些才是真的為你好?有哪些會是別人自私的計謀?西九龍填海區是一塊未發展的土地,不少人都在垂涎你的美色。只是歷史不斷重演,美女總是為財雄勢大者所得,但財雄勢大者往往卻不是最懂欣賞那一位。美女還可以說有自己的自由意志,但你呢?又有誰能替你下決定?

口口聲聲說是為你好的人是真的為你好嗎?我擔心。

不過對你著緊,又怎麼樣?我沒財沒勢,又可以為你做些甚麼?相信有不少人也人同此心,而感到無力、沮喪吧。

只是還是不甘心,希望權勢之士也會懂得欣賞你,所以各界仍是不斷表接對你的看法、建議,希望你不會被白白浪費掉。

老實說,甚麼博物館、表演場地,我都不認為是必要的設施,雖不致是浪費了你,卻也不是甚麼美麗的配飾。也許,我認為樸素的你才最美。

不過,更多的香港人喜歡俗艷吧!不知你又會怎樣選擇?你也很難做吧,身旁的龐然大物都被昂貴地包裝得高貴而耀眼,你又可以甘於平凡嗎?

只是希望你能維持你的優雅淡然,不要被虛榮心蓋過你的天生麗質,也就不枉那麼多人對你的一片痴心。

*********************************************************

「親愛」的西九:

跟你說親愛真的有點唐突,因為我的天地只有九龍城和香港仔,充其量也只有深水埗,對於你這片新天新地,也只是填出來的一塊地。既然處處海傍也是填海所得,如何數算也算不清,又為何要特別關注你呢?

但是……

新,也是你的優點。你本質便是一位小嬰孩,有著無限的可能。把天下的顏色塗在你身也是好看,把天下的玩具送贈給你也愛玩。你很快便會學行學走學說話,這叫我們也會驚嘆。因為我們已經不敢再作大膽的突破。我還記得在你土地上,我和我的友人討論未來的「西九」希望土地上有鞦韆博物館(不同年代的鞦韆設施供遊人玩耍),有「玩泥沙」的小土堆,還要有卡通片「叮噹」公園的大水管。把這些東西放在你身上,因為我知道卡通片的圖象不是真實,至少,圖象不符合「港情」。

請問,你感覺累嗎? 你背負了很多人的期望,你累嗎? 你聽到政府、地產商和民間的爭吵聲,你感到煩擾嗎? 你沉默不語,我卻看見好像小螞蟻的你,背起比自己體積大很多倍的期望,趕快而有秩序的上路。不去問嘮嘮叨叨的過去,也不去想不可及的未來,只是好好活在今天,踏踏實實生活。

希望每一位高高在上的成年人,是官是民是商,也要像一般踏實,活潑和勇敢。

*********************************************************

西九您好!

我跟您大概,大概是沒有關係吧!

不過我要寫一封給您的家書。但是我從來沒有住過西九龍。(我是新界西的)您不是我家人,不代表您不重要。

一開始,您是眾人談論的重心,我也不以為意。但當我看了《西九解毒》,比較有系統地了解您後,我心裡有點熱的感覺,有一種要為您做點事的火。

您真是好苦。西九,多災多難的名字。您會恨嗎? 您一開始被人整容似的填海,卻又不知美化後的作用,無人愛,卻有萬人讚歎您的高身價。然後有一些有權力的人突然想起要文化,就把您以文化粉飾。您的內心忐忑嗎? 您對香港人還有愛嗎?

沒有多少人在西九住過。沒什麼人可以為您談歷史,在您身上,每個人都談理想,有自己的意念。這又是您所想要的嗎?

我還年青,還有心有力的可以為您出一點力,雖不構成什麼大動作,但我相信這點心意您是明白的。除了同情,我對您的感覺實在有限。我不希望您成為香港人口中的驕傲。我想平平實實的西九已令我很自豪。大概要建立關係的,都是實實在在的東西吧。什麼國際化,後現代,不清不楚的,只會淪為香港人心中的數碼港。西九,您別要變成那樣子!

我不介意我跟您沒關係〝如果您是健健康康的成長(發展)起來。

祝好!

*********************************************************

西九建築是政府一個很大規模的重點發展項目,不同的文化團體、財團及市民都對它表示關注。在長長的諮詢期內,市民提出不少建議,對西九的發展模式等也有不少爭議。傳媒都爭相報導西九的最新消息。報章雜誌反映了不同市民或學者對西九的看法。俗語謂﹕「人多手腳亂」。意見愈來愈多,政府未能一一滿足。漸漸,民間對政府的做法的反對聲音愈來愈大,彷彿變成了一場政府與市民間的罵戰。大家都著眼於以什麼硬件、什麼配套娛樂設施來建築西九,又討論以什麼發展模式最為有利,卻好像偏偏遺忘了怎樣通過西九幫助文化發展,帶領大家認識和接觸不同地方、不同時代的文化。雖然政府發展西九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發展香港的旅遊業,改善經濟,但也請謹記西九項目最原始的概念,促進文化交流及發展。對我來說,西九不需要華麗的裝修及佈置,只要有各地不同的文化表演,便已經非常吸引了。硬件設施不是不重要,而是,相比之下,精彩悅目的文化表演、珍貴的展品等等卻顯得更不可劃缺。

*********************************************************

起初,我一直對「西九」這個名詞感到十分陌生。但自從參加這個活動後,我開始對整個西九有些概念。

但其實現在我認為西九對我來說也只是一個活動需要才要瞭解的東西,政府早就對西九作出了有利的規劃,我們只能假設地去想有甚麼可以改善,有甚麼意見可以提出。即使政府表示會聽市民的聲音、感受,但一切已經為時已晚,市民根本沒有太大能力去改變現狀。

對一個普通香港市民來說,西九最大的用途只是提供一個新地方去玩樂,但連文化活動等的節目也未確定,交通和地點又不太方便,再加上傳媒又沒有太多宣傳,我想西九應該不是香港市民會喜歡的新「蒲點」。

西九並不太切合時下年青人心目中的要求:最緊要的娛樂性。像上文所講,節目也沒有,還怎能奢求年青人到西九「hea」一整天?而政府對西九一向著重的提升文化水平又偏離香港市民和年青人心目中所著重的東西,所以西九要勾起大眾的文化水平有一定的難度。所以我認為政府就算要將西九這塊地用作商業用途,我也沒有太大惋惜,可能我曾經在西九活動中扮演過學者的角色,所以我也認同學者對香港市民的文化程度有質疑的想法。既然市民一般都覺得有文化中心等的大型文化設備,那乾脆不要將西九納入文娛用途吧。

這可能是一種消極的想法,但無可否認,一般市民的心態都是如此,所以西九這塊土地被唯利是圖的地產商,發展商和政府怎加以運用也沒所謂吧。

*********************************************************

在西九文娛藝術區事件中,年輕人可以有什麼感覺呢?是難過?是沮喪?是生氣?是隔岸觀火,事不關己,己不勞心?還是,我們根本不應該有什麼感覺?

作為年輕人,我認為是最後者。究竟西九的結局會怎樣,恐怕都不是我所能控制吧?政府的政策建議,我們不會干預,但其實這種想法,對我而言是矛盾的。我很想發表意見,出一分力,告訴政府我認為西九應有什麼設施,如何的資助,才真正的幫助藝術發展者。但結局是,所謂的「以民為本」,只是紙上談兵的夢想而已。

另外,西九的建設上,除了符合國際需要外,有沒有顧及香港廣大年齡層的需要呢?如果藝術區建設在香港,卻沒有香港人觀賞,那麼又有何意義?香港實在沒有需要再多一個迪士尼了。而其實投資天文數字的資金注資於西九硬件,倒不如用來資助各類型藝術團體,容他們有發展空間,待有成果之時,大概不需要堂皇的硬件配合也能吸引人來觀賞吧?這樣的投資,不是比盲目注資於硬件中更有意義嗎?

政府由人民所選,獨斷獨行的政府,是不會受人民所擁戴的。盼望香港的政府代表的是香港的聲音,才是值得我們所喜愛!

*********************************************************

西九-一個屬於我們的地方,我希望將來西九不會變成一個我不會去的地方,希望政府口中的文化建設不會只是地產項目的包裝,希望西九是一個充滿文化魅力,吸引著香港人前往的地方。

文化是生活的一部分,並不是單單只包含藝術,在西九上興建藝術館,展覽館,博物館是不夠的,最重要是令人在西九感到「這裡就是香港」。

政府總想把香港變得更國際化,然而,在這過程中我們卻失去了香港獨有的特色,一切都好像為了吸引外國人,所以在抄襲外國時,香港的獨特性就在慢慢地淡去。國際化不好嗎? 有摩登式的建築,高聳入雲的高樓大廈,四通八達的交通,說著滿口流利的英文……在生活層次上,國際化的確是好,但是這些特性在其他國家都可找到,如果將來有外交人問我:「香港有什麼特色?」我怕我答不上。

因此,我不想有個國際化的西九,我想要的是屬於香港的西九。

*********************************************************

作為一個對藝術從來都不太認識的香港人,西九從來都是遙遠的。一如既往,西九的「文娛藝術」的利用方式是被指定的。我們沒有說過,西九也不見得有表達過如此的意願。

早兩年西九被傳媒炒得火熱,許許多多的人就這個議題發表意見。但我既不是用家也不是藝術家,我有義務去關心你嗎?我只是覺得很奇怪,為甚麼不論是發展商的建議或是民間的討論,都是集中在建築物的建設上?那些博物館的主題,我既沒興趣也不認識。我想,如果西九建成後能提升我欣賞藝術的能力,那應該不錯。可是那必須有文化政策的配合,但我完全看不到有如此的計劃。

當政府撤回三個發展商的計劃後,民間的關注熱情便冷卻下來。說到底,香港人關心西九,大都只是擔心官商勾結,而不是正的文化發展。如果是這樣,西九永遠只是一堆被藝術包裝了的旅遊建築物。這種心態或許是基於香港人一貫的現實心庇,但也是因為我們在政策制訂的過程缺乏空間,將市民的想像化為現實。有些人不關心西九,因為自覺無力影響。我可以理解他們的想法。展望未來,在有限的空間下,我還是希望西九的討論方向能以「內涵」為中心,而不是建築物。如果我們想要一個屬於香港人的西九,那麼我們根本不應該再談甚麼「創地標顯文化」。有人的建築物才算是地標,如果未來的西九根本不是香港人需要的,那麼它也不會成為地標。

*********************************************************

起初甚至連西九在何方也不知道,不過當自己親身踏足這片土地後才發現這片土地是多麼美麗。如果不好好善用它將會是一個浪費。在我的眼中,我認為西九這片地皮不應用作於任何商業用途。為甚麼呢?因為這地四周的風景也是十分美好的,踏足這片土地讓我感到心情十分美好,好像能在繁華的都市中尋找到一些大自然的感覺。如果此地也變為商業用地,那麼我們連一個可以舒緩身心的大地也沒有了。

但在發展此地的同時,政府表面雖鼓勵我們勇於發表自己對這地的意見,但我們的聲音一直沒被受重視。既然是這樣,政府這樣做的動機何在呢?那它這樣和「做一套講一套」又有何分別呢?香港每一片土地也應該是屬於我們香港市民的,政府又有甚麼權利去做一些我們不願、不同意的事。我們每一名市民都有自主權去決定西九這地的將來,絕對不是單憑一個由數千名人組成,聲稱為人民聲音的政府所主宰。

對於他們的每一決定,我都感到失望,並為西九這片地而感到憂慮,我真的希望不要再有其他人不正確地使用這地去賺取金錢或類似等的不要得行為。為一個真正屬於我們的“大自然”努力吧!與其興建一些樓宇或借興建文化中心為藉口,倒不如在此地興建一些公園,種滿花、草,養了些小動物的地方吧!讓我們在市區內都能找地方感受寧靜,享受舒適的感覺吧!

*********************************************************
西九:

很久之前聽說過你的未來,天幕、博物館、藝術館,但我不知道你自己到底想要甚麼。或者從我們創造你的時候,你就有自己的想法,可能你不懂得如何去表達,但那天我踏足你的身上,便使我完全明白你的感受。

多麼廣闊的身驅,面向冠絕全球的夜景,背向繁華的都市,但你依舊是沉默著。我站在號稱"港闊水深"的維港旁,想著這片"玫瑰園"的將來發展,甚樣才是善用你的良方? 你的身體甚樣才能帶給七百萬市民樂子? 我想這就是沉默的原因。但你可否想過這七百萬人有多少人明白現在你在想甚麼? 要多久他們才會明白你在想的跟他們的關係? 有多少個可會聽你的呼喚? 他們明白你的優勢如果發揮嗎?

我看到你的優勢,就是無限的發展潛力,一種能把香港打開前殖民地年間文化關閉之門打開的力量。我想你希望能夠教導他們去明白文化本身用錢是買不到的道理,教導他們明白文化是生活而演化出的藝術結晶,這樣香港明白後應該會在這沙漠上生出一棵小草吧。我想這棵小草不用多久便會變出綠州,我想,到時的能力才發展成"國際文化都會"也不會太遲呢。

*********************************************************

西九:

各界對於你的未來發展都有著不同的建議,你知道嗎?

香港政府希望你成為一個文娛藝術區。作為文娛藝術區,你要作為一道橋樑宣傳香港其特有的本土文化。你居住了香港多年,你覺得甚麼是香港的本土文化呢?對於我來說,本土文化是一些己植根於每個人心中的事物,平常是不會特別察覺其存在,但一旦失去便會感到可惜。好像,香港的建築物、街頭食品等。本土文化不能單單以一、兩個博物館表達出來的。快將成為文娛藝術區的你,會應為甚麼才是香港的本土文化呢?而你應同香港政府所提倡的本土文化嗎?

其實香港市民心中都有一個自己期望的西九,你聽她們的意見嗎?而我心中的西九是作為一個文娛藝術區的同時,也可以成為城市中的花園,供每一個香港人有一個放鬆心情的地方。

西九,你所希望的又是甚麼呢?

*********************************************************

縱然身為香港人,「西九」這二字為我來說,只是另一項政府所推行的政策,另一個「數碼港」、「中藥港」。作為港島人,西九這地方在哪,我亦毫不知情,亦無必要知道,因為不用測的、不用考的。

我相信以上的心聲不止我一個人的體會,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我不是地產發展商,不是演藝工作者,與我何干呢﹖

即使現在參加的活動是研究西九,但厚厚的筆記、多變的活動亦未能拉近我與西九之間的距離。

也只有親身的接觸,親自的了解,才能對西九有第一身的認識,對西九有屬於自己的回憶。

我覺得西九是很需要「回憶」的地方。它不似其他地方有著悠久的歷史,等待著我們的護航,反而是我們自己用人力填海得出的「未來」。

「未來」是需要回憶所堆砌的,沒有集體回憶,誰對這幅土地有著珍惜之心呢﹖這裡當然並非指地產商對此地的虎視眈眈,而是香港市民對這地的關顧。可惜,那有平民百姓對這地有感情﹖就像文章開首所言,千千百百的我,俯拾皆是,文化藝術,為普羅市民而言,始終是遙不可及的事。

西九只是其中一個例子,你到街頭問一問藍屋的事,得來的答案十之八九是不知情,也不是什麼稀奇的事。

文化藝術是否單憑劃分一個地區表演,就可以令市民提高文化意識,抑或是加多一個地方讓人自彈自唱、自得其樂,而非與眾同樂呢﹖

或者也說說對西九的感受,因為我終於確確實實去接觸過它。比起從報章上所見到的激烈討論,西九給我的感覺反而並非煩厭,而是平靜、清新,堪稱一片綠州。雖然望著高聳入雲的住宅,我知道在其背後是破舊的樓房,但撇開不提,這裡的確是一個好地方。

好在於它雖然是人工而成,卻還未受人工污染,未有大型住宅,未有繁囂的感覺進入。

這一切一切卻源自港人對它毫無認識,所以無人前往,才有如此寧靜,這是好是壞呢﹖

發展過後,會是濕地公園的翻版嗎﹖

*********************************************************

在西九龍文娛藝術一事中,各界都有著不同的聲音、回響。有些市民認為他們的聲音一直沒受到政府的尊重,對政府的政策感到失望。在我來說,政府的做法好懷參半。

首先,政府能踏出第一步是件好事。政府積極地為本土文化努力,更決心將如有多球場般大的西九龍發展成藝術中心,比起以往保守的作風有很大進步。它建立了一個平台,讓市民討論關於這藝術區的事宜。雖然資訊期長達多年,但若然政府不踏出第一步,市民也許並不會對本土文化作出關注。

可惜,雖然不同團體紛紛提出自己的聲音,但政府卻彷佛不聞不問。它是以為市民的聲音並不重要,喜歡我行我素,還是我們的聲音還不夠大?畢竟這場地是屬於所有香港人的,它的建設、內容甚至規劃,都應由市民和政府攜手合作,作出決定。整個西九規劃過程應是雙向的,而並不是單方面的獨裁。

希望政府能多接納民間的意見,而市民亦應體諒政府的難處,共同把西九建設為一個多元化的藝術中心!

*********************************************************

西九,這個名字對我來說一直很陌生,對於生在這片土地上,人們的期望、爭論並不理解。到底是甚麼力量令人有如此的執著?這份好奇催使我參加了西九的工作坊,希望對西九整個規劃加深了解並表達自己的見解。

隨著每次的工作坊,我逐漸累積了一些對文化、對西九的知識和感受,西九似乎並非那麼遙不可及的一個地方。這次活動亦提醒我,西九不單屬於政府,亦屬於每個香港人,我們在規劃西九時所造的每個決定都對我們,甚至是我們的後代有深遠影響。

然而,我們都看到政府在規劃西九時,只是打著文化的旗幟,企圖掩飾其以此發展旅遊、振興經濟的目的。當然,我認為如果兩者都能達成的話固然是最好的。可是,如果只著重經濟效益的話,只會使西九淪為一個打著文化旗號的旅遊區,淪為國際社會的笑柄。

親身去過西九的人,都不得不承認西九是一個一個美麗的地方,這一片土地,如果變成旅遊區,而使本地居民無興趣到達遊玩的話,實在十分可惜。文化,應該是有血有肉的,我希望將來的西九是一個每個香港人都認識,在閒時能到這裡遊玩散心,同時表達自己、感受生活,讓每種文化都能在此地百花齊放的地方。

*********************************************************

對於西九龍文娛藝術區事件,我對此認識不多,甚至可說是一無所知。但是已勢在必行,想阻止也阻止不了吧!但我想西九文娛藝術區建成後,用的也多是香港居民吧,既然如此,為何使用者的聲音建議卻得不到應有的尊重呢?而甚麼文化藝術較能代表香港,最清楚也應該是香港的居民,希望政府能多聆聽市民的聲音,考慮一下市民的建議。

*********************************************************

在彷如溫室下的西九文娛藝術區中,自小看見一片白茫茫的海,現時卻變成一片珍貴的黃金土地,變成了商業上的戰場,卻埋沒了眾人的感覺,沒有傾聽,沒有暸解,沒有接納,卻令人沮喪、生氣,甚至失望。

西九文娛藝術區,並不想是一種高價收購外國的藝術品,這並沒有香港真正的藝術存在,這只是利益上的得著,真正的藝術是應有香港親力去創作,寫下自己的光輝歷史。

*********************************************************

有沒有西九,香港仍然是香港。文化真的要這樣培養出來嗎?就算沒有西九,香港仍有地方吸引到外國人,文化仍然會存在。在古代的結婚習慣中,都是瞎婚啞嫁,現代社會這個觀念還會存在嗎?一些強迫的活動、動作你會參與嗎?俗語所說「勉強無幸福」,你明白嗎?你自作主張把西九建立出來,可有想想香港真的需要嗎?香港居民真的需要嗎?香港居民真的對西九這個發展有興趣嗎?

我到過西九實地考察過,如果把西九發展出來,內陸地區定必溫度提升,一個熱呼呼的地方叫人怎麼挨下去,市民定必開大冷氣,加重電力負擔,這時環境必定有更大的破壞。親愛的你寧可賺得更大的金錢,還是要每天承受熱呼呼的溫暖或是看著破壞的大自然呢?看來現時再談也沒有用,政府你已經在心目中定立一套自己建設的方向,望你在未來的建設時,會聽聽市民的看法,再建設吧!

*********************************************************

或許這樣說,西九這片土地是一個錯誤,如果不是填海時計算錯誤,就不會有這塊土地,也不會有以後這麼多的紛爭。

我心目中的西九是怎樣?不是文娛藝術區,不是豪宅,也許甚麼也不是只是一片荒地。市中心的土地一定要發展嗎?我覺得不。我只記得兩次我光臨西九這片土地,站在海傍,聽著風鈴,我覺得舒服,讓市中心留下一片舒服的土地,不好嗎?

要建文娛藝術區?香港真的需要?文化要發展,但也不是只發展,但也不是只發展硬件就代表發展了文化,與其興建更多設施,不如提供更多資助與支援予文化團體。

還是不要談文化的好,談回這片土地,現在的西九,臨海空曠,有空時走到這片空地吹吹海風,坐坐木板,聽聽風聲、海聲、天地聲,好不寫意。文娛藝術區尖沙咀已有,為甚麼還需要再找一處地方尋煩惱?

或許政府唯一要發展的,就是想辦法把西九還原為維港,雖然現實上,這是不可能的。

*********************************************************

Sunday, September 17, 2006

名單

成員

籌委

活動簡介

西九龍文娛藝術區發展項目是政府近年主力推動的文化項目,港人亦有就此進行討論,而經過一波多節後,最近港府捲土重來,決定在未來六個月,收集各界人士對西九文化發展的意見,作全面的諮詢。由於西九引起的討論甚多,正是中學生開始了解文化教育的好時機。有見及此,學友社公民視域Civic Vision將於今年暑假展開一項名為「我們的西九」計劃,打開中學生學習文化的大門,並為學生提供發表意見的機會。

本計劃將於七月初展開,維期約一個半月。活動內容包括一系列由大學教授及資深文化人作顧問的講座及工作坊,令參加者在有關香港的博物館、土地規劃、文化政策等題材上有初步的認識;再透過一些實地考察,由受社會科學訓練的大專學生帶領參加者深刻反思和分析香港的文化建設及其發展,並進一步比較香港和其他地區及國家的文化政策;最後學生用一個平和的手法,以家書的形式去表達對整件事的感覺。計劃希望中學生可以藉此渠道參與公共事務之餘,亦讓中學生的聲音可以被社會各方了解。